中国民生经济网讯(记者 姚雪青)25日中午11点刚过,在无锡市滨湖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3层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信息中心话务员张月接起了电话。在她面前的联网电脑上显示,这是居住在北桥社区稻香新村65号4楼的温德良老人通过“安康通”打来的。温大爷今年81岁,独居。他告诉张月,家里的电话坏了需要报修,同时想请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送一趟午饭到家里。
挂完电话不一会儿,温大爷就听到一阵敲门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李妹将冒着热气的午饭送上了门。今天的午餐很丰盛,有菌菇汤、荷包蛋、烧茄子以及一份绿叶蔬菜。
老人边吃边介绍,几个子女平日里工作都很忙,自从老伴儿在15年前过世以后,就过起了独居的生活。“我不会做饭,刚开始的十多年都是在外面吃,既不太卫生,又很贵,一碗面条就要七八元。2007年,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中心,5块钱的一餐饭有三菜一汤,而且特别清爽。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我整个生活状态也改变了。”
除了提供餐食,这家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中心内还设有供老年人活动的健身房、阅览室、舞蹈室,以及练习书法绘画的场所,平日里还有保健医生前来义诊。和很多老人一样,温大爷只要有空,就在这里健身休息,看人打牌听听二胡,结交到了不少新朋友。
无锡比全国提早1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不断地考验城市的保障能力。在无锡,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03万,占户籍人口的22%,其中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在家中安度晚年。谁来为这些老人们的服务埋单呢?
在探索居家养老工作上,从2005年滨湖区由蠡湖街道震泽社区的社区干部办起了第一个集休息、保健及娱乐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来,至2012年年底,无锡已实现城市社区养老基本全覆盖,农村社区养老覆盖率达到60%,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50家。
针对居家养老,近年来无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独立新建的居家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6万元的补贴;依托养老机构等设施创办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3万元补贴;根据机构规模和服务人数,由各区给予每家每年3万元日常运行补贴等。以滨湖区为例,2009年开始,还在市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按照区、街道、社区1∶1∶1的比例进行建设及运行资金配置。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日渐增加,对居家养老需求和质量也逐渐上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仅靠财政补贴资金是不够的。“根据调研,规模较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年的运行费用需要9万元,稍大一些的则需要15万元,为了保障它们能够持续运转,为老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要响应国家要求,引入多元化、市场化的因素。”无锡市滨湖区民政局副局长丰荣福介绍,2009年开始,该区实施了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出让冠名权,倡导社会企业冠名资助老年服务设施。
对温德良老人来说,社区养老中心内飘着饭菜香气的“美的厨房”,结束了他一日三餐在外将就的生活。“这家企业为中心提供了各类厨房设施和餐饮用具,冠名以后,企业积极性有了提高,老人们也能得到更好的服务。”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年15万元左右的运行费用中,约有20%以上来自社会力量的帮助。目前,无锡市已有100余家单位和50余家企业参与了结对冠名。
除了吃饭问题之外,独居在家的温大爷还很关心健康和安全的问题。“我有心脏病,除了速效救心丸之外,每天还随身带着一样东西,就是‘安康通’。”温大爷说,这个仪器可以在家里使用,如遇紧急情况或日常需要,按一个键就可以呼叫信息中心,同时还有一个如同钥匙扣大小的装置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呼叫。
在“安康通”信息中心,张月和她的同事们全年24小时不间断地为进行呼叫的老人提供各种帮助——报警报医、联系家属、上门维修等。
无锡市民政局为家庭成员均年满70周岁的低保及低收入户、老人年满70周岁的独居老年人家庭等八类条件的老年人家庭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每个老人配备一键直拨功能的手机或固话,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上门查看、主动关爱、信息与心理咨询、身体健康检测等居家养老服务。自2010年7月运行至今,已有包含高龄、空巢、独居、残疾、失智、失独老人等在内的固定用户3.2万,提供了100万人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们在家里安度晚年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