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手段和最后防线。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兜底救助、不落一人”的目标,把兜底保障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助力贫困群众甩穷帽,编密织牢社会保障救助兜底网,让贫困群体在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发挥职能职责,确保“兜”得精准
“是低保为我减轻了生活的压力,帮我分担了身上的重担,如果没有低保保障,我还真不知道如何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更不敢想象能让孙女继续上学。”家住湖北省英山县陶家河乡陶家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肖本芳大婶满怀感激之情的说。
现年64岁的肖大婶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奶孙2人生活,离婚多年的女儿2015年底外出后一直未与家里联系,使这个贫困家庭雪上加霜,生活难以为持。自2016年被纳入低保对象以来,肖本芳一家每月可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231元,为肖本芳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英山县民政局将像肖大婶一样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部分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兜底保障与精准扶贫的无缝对接。同时采取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方式,对全县贫困村兜底保障对象家庭年人均收入、财产状况、赡(抚、扶)养人能力、“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逐户核查和综合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继续保留,对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不再符合低保条件但收入尚不稳定的贫困家庭,实行“渐退期”机制,待其家庭经济状况稳定后,再退出兜底保障范围,有效帮助其稳定脱贫,避免“救助断档”。
今年全县新纳入农村低保对象432户778人,特困供养对象356人。
聚焦政策落实,确保“兜”得全面
5月,家住湖北省英山县石头咀镇苞茅冲村低保对象沈冬红,因患垂体瘤病在武汉协和医院住院治疗花费51279.06元,经医保报销、保险赔付、民政医疗救助后,沈冬红家里只需承担医疗费9865元,高额的报销和医疗救助比例解决了她家筹款难题,让沈冬红能能够及时手术治疗。
像沈冬红这样的还有很多,同样居住在英山县雷家店镇五一村双肾坏死患者曾曼也感慨大病救助政策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抓住落实政策形成合力这一切入点,县民政局综合运用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特困供养等五种社会救助基本制度,对农村贫困群众生存权益方面给予全面兜底保障。
重点救助重点惠及。对困难家庭中无业成年单身重度残疾对象、建档立卡中三级智力、精神残疾对象和建档立卡中患重大疾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对象实行单独纳入低保救助;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在全额补助的同时,再按20%的比例上浮补助金。通过重点救助的有效实施,我县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救助水平达到了281元,农村保障标准达到4030元/年。
医疗救助政策升级。全额缴付特困供养、低保和孤儿等兜底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个人自缴费用;对特困供养和孤儿对象的住院费用实行100%兜底救助,对低保对象住院费用按民政救助后再纳入健康扶贫救助范围,确保其救助比例达到治疗总费用90%,今年累计救助大病困难群众20779人次,发放医疗补助金874万元。
临时救助解困救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因灾等突发性问题造成支出负担过大或兜底保障对象在“两不愁”、“三保障”上仍存阶段性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按照其困难原因和程度,以当年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进行3至12个月不等的时限分类进行救助,截止目前,已救助遭遇急难型困难和支出型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或个人446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57万元。
残疾救助完善应急。全面落实残疾人补助政策,对持有一、二级残疾证的重度残疾人按照1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按照5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实施了困难高龄、失能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对建档立卡对象中60岁以上残疾人和低保家庭中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按照1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服务补贴。
优化效能提升,确保“兜”得高效
10月23日凌晨,湖北省英山县陶家河乡闵畈村6组村民盛正生老人因在家烤火取暖时用火不慎,而引发火灾,老人的房屋已被烧成废墟。25日上午,盛正生老人就收到了下拨的5880元临时救助金,老人紧紧拉住工作人员的手饱含热泪的说:“现在的政策真的没话说,虽说房子没了,但有政府关怀我有信心重建”。
为及时方便救助困难群众,县民政局进一步优化救助政策程序,将低保对象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乡镇;临时救助金额低于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2.5倍的全部下放到乡镇;兜底对象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实现在住院窗口“一站式、一单清”服务结算。
迁建改造全县11所农村福利院,按比例配强配足福利院工作人员,高标准建设福利院冬暖工程、平安工程;特困供养标准达到8050元/年人,落实基本生活和护理标准;低保、特困供养第13个月增补资金和特困供养对象每年500元门诊费足额发放到位。对残疾人评级、特困供养对象和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畅通社会兜底最后一公里,实行服务上门、政策到位,确保贫困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郑红生 舒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