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海口3月20日电(记者李金红)近日,媒体刊登海南临高“变味的低保”引起社会关注。海南省民政厅组织五个调查组20人赶赴事发地点进行调查,不可否认的是临高确实存在个别低保户必须缴纳手续费才能获得低保,部分乡村在“应保不尽保”的情况。
低保户原本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救济,然而,他们却成为某些乡村干部中饱私囊、搜刮钱财的对象,这无疑是在“蚊子腿上割肉”。
这几年低保领域的丑闻此起彼伏,“开着宝马车领低保”“人情保”“骗保”不绝于耳。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鲜有违规者被相关部门揪出来,事件演变过程几乎都是被举报、被媒体曝光,进而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继而给出一个合理解释,相关责任人被处置,尔后归于沉寂,接着又一桩丑闻爆出,如此进入“死循环”。
低保腐败案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属于家丑不可外扬,在维护公平正义与公权机关面子之间,地方政府往往采取“遮、捂、掩”的办法。对于老百姓而言,一旦谁主动把问题揭出来了,就会被认为是“坏人”,容易成为遭报复的“出头鸟”,弄不好会影响地方形象和政绩,甚至引火烧身。
如此一来的后果是,低保腐败现象此起彼伏,违规者有恃无恐,应保不尽保,真正需要低保的对象却申请无门。由此便不难明白,为什么近年来低保腐败走入“死循环”的问题愈演愈烈。
值得庆幸的是,2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对履行社会救助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等行为将依法给予处分。临高县纪委已对相关责任人立案调查,剩下的低保对象,是刨根问底似的深查,还是浅尝辄止,都有待观察。低保腐败何时走出“死循环”,公众充满期待。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