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促进养老护理行业发展(健康焦点)
本报记者 李红梅 王明峰 申少铁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人,失能人员超4000万人。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2016年,我国开始在15个城市、2个重点联系省份开展试点。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原有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日前,记者走进部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进行了采访。
长护险解决了失能人员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的刘婆婆因患上缺血缺氧型脑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全靠老伴赵大爷照顾。有一次,赵大爷在照顾刘婆婆起居时,俩人双双跌倒在地。当时家中无人,赵大爷挣扎着拨打了120,却连为医护人员开门的力气都没有。
成都市是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并于2017年7月正式开展试点工作。
政策出台后,刘婆婆被评估确定为重度失能一级,每月可享受1000元左右的基础照护待遇。同时,还有专业机构每月定期上门提供照护服务。从此,赵大爷再也不用担心照顾不了老伴了。
目前,成都已有1423.95万人拥有长护险。截至2021年6月,累计受理失能认定申请5.87万人,评估通过4.58万人;支付待遇75.28万人次,共计8.43亿元。抽样调查显示,长护险至少降低失能人员家庭照料经济负担44.31%,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苏省南通市也是第一批试点长护险制度的城市。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南通逐步形成了集“机构照护、居家服务、津贴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于一体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目前,南通市长护险已覆盖全市城乡居民,保障人群扩大至中度、重度失能(失智)人员。80%失能人员选择居家服务,20%在机构接受护理服务。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养老服务机构接受护理服务,每人每月可享受2100元的支付待遇。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共出台了4个系列12个套餐30多项服务项目,上门服务量达100多万人次。
在失能人群中,高龄失能、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失能人员需要长期专业照护,而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给个人带来沉重负担。长护险有效弥补了失能人员的社会保障“短板”,解决了失能人员生活照料和护理问题,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为152万人。
基金保障费用、社会力量经办、评估失能状态、提供上门服务,是长护险的运行特点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地铁古城家园社区的赵大爷今年78岁。2017年,他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腰椎受损,下半身失去知觉,只能长期卧床。
“请您闭眼,我给您洗头。”日前,北京市亿户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养老护理员韩再杰上门给卧床的赵大爷洗头。韩再杰在赵大爷的床头放了一个充气洗头盆,在床边墙上吊了一袋水,打开小喷头,用温水给赵大爷擦洗头发。
“每个月为了照护爸爸,开支很大。”女儿赵大姐说,父亲的医药费、护理费每个月超过7000元,远超老人的退休工资。“妈妈身体也不好,也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和照顾。我就辞职在家,专门照顾老人,经济压力不小。”
今年1月,赵大姐给父亲办理了一份长护险。赵大爷是北京锅炉厂退休工人,每年只需交90元,政府补贴90元,每个月就可以获得1044元的报销款,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12个小时,相当于又节省了1080元,明显减轻了经济压力。
基金保障费用、社会力量经办、评估失能状态、提供上门服务,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特点。
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开始试点长护险。2020年9月,石景山区被纳入国家长护险扩大试点范围,覆盖47万余名参保人员。服务方式分为机构护理、机构上门护理和居家护理,服务内容包括清洁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卧位和安全照料、病情观察、康复护理等32项日常基本生活护理与医疗护理。换算下来,参保人员每月能享受到2000元左右的报销待遇。目前,石景山区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居民有近2500人。
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民政部办公厅出台《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提出试点地区开始试行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以此确定参保人是否可以享受长护险待遇。这一评估标准是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等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并对评估主体、对象、流程等作出规定,最后将采用组合法对失能等级进行判定。
长护险如何筹资?有关政策规定,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起步阶段可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基金支付水平总体控制在70%左右。
例如,南通建立了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基金划转、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人均筹资100元/年,其中个人缴纳30元,单位缴费由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划拨30元,财政补助40元。困难群体及未成年人由财政全额补助。2016年至2020年,市本级财政直接投入2.8亿元,占基金总量的45%。
长护险的经办服务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并向服务机构购买专业照护服务,通过监督、考核保证服务质量。爱心人寿是石景山区两家长护险经办机构之一,公司健康保险事业部高级经理董章永说,如果护理机构服务质量不过关,将予以暂停支付、拒付费用、中止协议、解除协议等违约处理。
北京亿户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护理员主管樊益杰说,公司严把质量关,定期进行技能培训、服务培训,组织技能比武考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让有需要的老人都能享受待遇
“上班身体扛不住了,还可以请个假。但照顾老母亲,就算身体不舒服也得坚持啊。”家住四川省成都市的谢婆婆需要儿子照顾,儿子年逾古稀,原本是享清福的年龄,却因常年照顾百岁母亲感到心力交瘁,不堪重负。
今年101岁的谢婆婆脚掌骨断裂,足部严重变形,无法站立。加上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患上多种老年疾病,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2021年1月8日,谢婆婆经失能评定通过后,享受城乡居民长护险重度失能二级待遇,每月可报销护理费用722元。
“我们几个兄弟姊妹凑点钱,加上每个月的长护险待遇,可以请一位专业居家照护人员来照顾母亲。长护险帮了大忙!”谢婆婆儿子激动地说。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宗凡认为,长护险试点至今,从城镇职工逐步覆盖城乡居民、实现全覆盖;有独立的筹资、待遇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缴费义务相结合;有第三方委托经办体系,形成多元治理、专业化运行的管理模式。各试点地区借鉴国际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了不同的地方评估标准。此次出台的国家评估标准是在充分总结地方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评估实际需要,这意味着全国将有统一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今后,如何为每位失能人员量身定制精细化的服务内容,并确定相应的支付标准,提高基金使用效能,成为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专家认为,长护险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国外运行时间不长,国内也没有成熟的经验,标准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探索力度。例如,照护服务产业有待规范,包括服务项目标准、照护服务人员专业能力标准、机构准入标准等;照护服务提供不足,专业人员短缺,机构和设施不足,仍然是制约长护险发展的重要因素,需通过长护险的购买机制和规范管理,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后,我国将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让有需要的老人都能享受待遇,解除后顾之忧。
■延伸阅读
长期护理保险是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通过购买护理服务方式来为失能人员提供保障,保障待遇是以提供护理服务形式体现而非直接发放现金。长护险优先保障重度失能人群的基本护理需求,如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从2016年至今,长护险在我国已试点了5年时间,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和事务负担,促进了养老护理等行业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