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 ……”当唱起这首《鲁冰花》时,河南省淇县高村镇新乡屯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付晓轩眼里便闪现着幸福的泪水。
“平时,不少叔叔阿姨都会来看我,这让我看到了学习和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8月20日,付晓轩一见到笔者,便兴奋地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据了解,付晓轩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因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平时由年迈的奶奶照顾,家庭贫困,一家艰难度日。
像晓轩同学一样,淇县有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都在社会的关爱下,沐浴着党和政府温暖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这是该县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淇县按照“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基层管理、家庭首责”的原则,巧用“加减乘除”,竭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巧用“加法”,加强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大都为一些尚未成熟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就像一池清水或一张白纸,需要净化、美化,需要用人世间最美好的思维和理想境界去教育和启发他们,去除不良习俗和不良行为,教育引导他们远离不良习惯,懂得真善美。本着思想上开导、成长上指导、情感上诱导、心理上疏导、作业上辅导的工作思路,该县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密切注视着他们成长的足迹;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开设了留守儿童免费亲情电话,让他们时常倾听到家长的话语;依托网络,为留守儿童免费开通“亲情视频”,让他们随时可以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在网上“见面”,享受到亲情的温暖,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了留守不孤单,留守情更浓。
巧用“减法”,减少留守儿童基数。该县大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大力发展旅游、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留守儿童父母就近就业。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大大减少了全县留守儿童数量。
巧用“乘法”,释放社会乘数效应。该县充分整合政策资源、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衔接有序、紧密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合力。探索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监测预防、发现报告、帮扶干预”联动反应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健全完善政府、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关爱服务体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巧用“除法”,消除留守儿童心理阴霾。据了解,由于亲情缺失、经济条件较差、生活环境恶劣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道德失范等情况,甚至一部分儿童成了“问题儿童”。针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直接关爱、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造成不善交流、孤僻任性等性格,该县教体局依托全县120多个心理咨询室,采取设立心理辅导热线电话或“悄悄话”信箱、电子信箱等形式,对留守儿童“一对一”进行心里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学生打开心窗,摆脱不良情绪,获得成长助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认真疏导, 引导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河南省淇县教体局 冯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