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今年7月,乐山市沙湾区民政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沙湾区慈善城市品牌logo标识和慈善口号,反响强烈,应征者纷至,将沙湾区公益慈善事业推向了高潮。
据悉,这是沙湾区为进一步弘扬沫若文化、家风家训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正能量,倡导“携手做慈善 · 传播真善美”,秉持“以人为本,慈善为怀”的社会互助精神,营造“人人应慈善,人人可慈善”的良好氛围,增强沙湾区“沫若至美·铜心向善”慈善品牌影响力的创新之举。
“创建一个具有自己品牌和特色的慈善之城,设计出独特的标志和形象,打造多元化的慈善项目,对于我们沙湾区很有必要。”据沙湾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3月沙湾区被确定为四川省创建慈善城市试点区以来,该区就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涉及的各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并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地落实。
为让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沙湾区在开展慈善城市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载体,塑造新场景、新形象,力求形成“人人向善、事事行善、时时可善、处处有善”的慈善新格局。按照“摸清慈善需求,创新慈善项目,链接慈善资源,加强慈善监管,厚植慈善文化”的思路,围绕打造“沫若至美·铜心向善”的慈善品牌为目标,聚焦该区困弱群体和民生服务重点为对象,在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做文章”,以实施“八项工程”为工作抓手,依法依规、精准专业开展慈善活动,大力营造丰富、多样、便捷的慈善场景。
据了解,这“八项工程”主要包含:慈善体系强基工程,主要在于完善区慈善会的工作机构,推动实体化建设,并在全区各镇(街)成立镇(街道)慈善工作站,实现100%全覆盖;慈善项目示范工程,主要是在全区开展“铜心向善”未保主题活动,建立全市首个县(区)级 “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基金”,并持续开展“铜心童行”、“铜心小屋”、“圆梦大学·爱在沙湾”、 “沫若善堂”等公益慈善类示范品牌项目;慈善场景创建工程,主要是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区域特色突出、可视可感且具有带动引领的“五区协同”特色慈善场景;慈善文化厚植工程,主要是设计制作“沫若至美·铜心向善”的慈善标志和吉祥物,谱写《慈善沙湾》歌曲,开展“沫若至美·铜心向善”研学游活动,并举办首届“沫若至美·铜心向善”慈善大会;慈善智慧赋能工程,主要是整合商家资源,形成“爱心商家汇聚平台+志愿者注册管理平台+慈善积分兑换平台”为一体的“五社联动”互助共善的慈善智慧平台;慈善产品创新工程,主要是深挖沙湾区“可带走”的独具特色的 “慈善特色农产品”和设计一批 “可带走”的沙湾慈善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慈善人才培育工程,主要是依托各镇(街道)的社工站,积极倡导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等各类工作人员参加慈善志愿活动,并培养出具有慈善项目管理、慈善劝募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慈善管理阳光工程,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健全慈善捐赠、慈善激励、慈善监督等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工作,让慈善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截至8月中旬,沙湾区积极探索“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慈善氛围,并通过公益慈善场景营造,广泛征集沙湾慈善logo,创新捐款二维码,常态化开展“善‘凉’一夏”、“微心愿”等慈善项目,将慈善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让慈善更加“有感化”“具象化”,为社会公众直接参与慈善打开了多种新渠道,更有效地动员各类主体参与慈善,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慈善事业新格局。( 陈小平 蔡征波)